2018年11月21号到27号,我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华东师范大学骨干教师研修培训。通过这次培训,我开阔了视野,了解了教育改革的必要性,提高了备课技术,学习了如何采用各种方式提高上课的效率的方法,初步懂得了如何做科研,真是受益匪浅。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具体收获。
首先,通过学习,让我对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。在社会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,作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高中教育,进行一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。在这场改革中,我们的责任是为每个学生播种梦想,点燃梦想,让更多学生敢于有梦,勇于追梦,让每个学生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的青春能量。高考是青春的一次洗礼。通过三年的高中教育不止停留在结果上让学生考上大学,还要注意在过程中让学生有获得感,幸福感,安全感,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又有质量的教育。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,要有理想信念,道德情操,扎实学识,还要有仁爱之心。
其次,平时要多读书,读好书,做一个知识渊博的人。这次培训中,有9位教授给我们做了报告,每位教授都知识渊博,侃侃而谈,他们的博学多识,令我佩服之极。首先他们肯定阅读了大量书籍,知识丰富,第一天刘良华教授做报告时曾提到了八本书,五篇微信文章,四部电影,教授们都这样努力,更何况我们基层老师呢?所以说我们必须大量阅读书籍,不断地给大脑充电,做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。以前说,给学生一杯水,自己要有一桶水,现在我觉得要把一桶水变成源源不断的活水,自己要多读书,多学习。
再次,正视自己所处的位置,好好工作,做一个研究型教师,而不是一个教书匠。在作报告的教授中,罗松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。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“好人,好心,做好事,总会有好报”。罗老师没有因为毕业分配到了农村而怨恨,而是认真学习,认真教学,最后机会来时,顺理成章的来到了上海。所以不要因为所处的地域偏僻而埋怨,不如放下埋怨,精心备课,上好课,总有一天会有回报的。我们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,我们要不断研究看看什么样的方法更利于教授,不断地研究,不断的摸索,总有一天会有成效。
另外,我还学习了一项技巧,即“小步子,低台阶”的方法”。在具体课堂设计的时候,对重难点的突破方法上,要设置梯度问题,降低问题难度,逐步引导学生逐个突破。
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教书十二年来,我一直勤勤恳恳地努力工作,可是通过这次研修,我发现自己只是知识的搬运工,只是在做教书匠的工作。以后我要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,多研究教学大纲,多使用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,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