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19日至21日,我参加了在济南举行的全国班主任校本培训高级论坛会议。论坛上我认真听取了郑丹娜、丁如许、隗金枝、米裕庆等四位专家的精彩报告。他们的演讲知识丰富,风趣幽默,理论与实际相结合,多方面的介绍了自己作为班主任时的成功经验。我感触颇深,其中在班级活动中奉献师爱,和学生一起成长,让我受益匪浅。
生命在于运动,德育在于活动。但是现阶段,我们的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,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, 应试风气盛行。学生几乎每天都在教室、食堂、宿舍“三点一线”之间穿梭,白天更是沉浸在漫漫书海当中,童年时的活泼,少年时的好动,都淹没在了你追我赶的考试之中。可以这么说,活动在高中阶段已经变得极其珍贵。有的班级70多个人,竟有50多个人戴上了眼镜。高分的背后是他们羸弱的身体,憔悴的面容。由此可见,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,增强学生的体制已经变得多么迫切。
什么是班级活动?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丁如许老师是这样下的定义:“班级活动,是由班主任指导的以班级为单位的有组织地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。” 其中丁老师在这个定义中重点强调了这几点:
1、班级活动是由班主任指导的,这就强调了班主任的主导地位。它也有别于任课教师指导的教学活动。
2、班级活动是以班级为单位的,这就突出了班级这一集体形式,强调了活动组织形式,明确了要以学生为主体。它也有别于部分学生或少数学生自发开展的活动。
3、班级活动是以班级为单位的,这就突出了班级这一集体形式,强调了活动组织形式,明确了要以学生为主体。它也有别于部分学生或少数学生自发开展的活动。
从丁老师对班级活动和强调的重点来看,可以看出我们在组织班级活动时一定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,有组织有秩序地开展,不是盲目的,漫无目的的去开展活动,并且要以学生为主体有针对性、有目的性的去训练同学们某项能力。比如丁老师组织的“爱心树”的活动,是在丁老师指导下,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。至此活动,不仅告诉学生在这个社会上要有一颗“爱人的心”和“被爱的心”,还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。
同时,丁老师也重点强调了班级活动的原则性,即班级活动必须有教育性、针对性、整体性、开放性、主体性、知识性、多样性和易操作性等原则。我认为在丁老师强调的这几样原则性中,教育性、主体性和易操作性使这些原则中的基本原则。
班级活动一定要有教育性。丁老师指出,班级活动,在教育内容上,应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,突出爱国主义教育、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,旗帜鲜明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。这是大方向的问题。尤其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,突出这三大教育,摒弃自私主义,强调奉献、互助、团结显得尤为重要。同时,开展活动时,还应注意教育目的的明确和教育手段的巧妙。如以论辩活动为例,可围绕团的知识设计辩论题,这样在激烈的唇枪舌战中,真理的旗帜会在学生的心头飘扬。通过这些活动,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。所以,开展班级活动要“寓教育于活动之中,把教育目的与教育效果有机地统一起来。”
班级活动一定要有主体性。要考虑多设计让全班每个同学都能参加的活动,同时对班级活动的活动内容、形式,也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。也就是说在活动时,每个学生必须都要积极参加到活动中去。写这篇文章时,正好是我们学校运动会召开之际。我想,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加到运动会当中,而不是“运动会单纯的是运动员的运动会”。于是,运动会前一天,我召开了班会,除动员外我又分了好几个小组:保洁组、纪检组、财务照看组、运动员服务组和投稿组。 这样,就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职责,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。
班级活动一定要易操作。我们现在虽然实行的是素质教育,增多学生的课余活动时间,但相对于小学、初中来说,高中要有极大的升学压力,班级活动时间也先对较少,这就要求高中阶段的活动一定要简洁,时间短,同时达到有针对性的训练的目的,要易操作。所以,我们自组织班级活动时,要注意活动的节奏,增强“课”的意识,制定活动方案。 总之,好的班级活动不仅能够提高每位同学的各方面的能力,还能协调同学之间关系。在班级活动中,班主任奉献了爱心,学生也就有了爱心,使班级形成一个具有爱心的集体。 |